等待处理…

我与《宏达世界》不得不说的故事

作者 陈 莉

多年以前,相貌平平、不善言辞的我入职宏达,那时候我已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常常将随笔向自己了解的报社和期刊杂志投稿,不少文字会变成铅字,也时常会收到邮局送来的一笔笔不多的稿费。但在公司,我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打字员”。那时会电脑的人很少,因此显得有那么一丢丢“重要”。但只有自己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文字处理的工具”,每天根据领导和同事们的稿子机械地在键盘上敲打,不能融入自己的思想,我苦恼不已,久而久之也产生了些许“厌工情绪”。

2000年,宏达并购什化集团,大量人才被安排在各个部门,也带入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宏达集团决定创刊《宏达世界》,当时编辑部就设在我对面办公室,这给了我这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大大的惊喜。2001年8月28日,《宏达世界》创刊首期,我的投稿随笔《二哥的一天》和小诗《慈山之魂》变成了铅字,也让同事们对我这个“打字员”有了新的认识。那时候还是盛夏,强烈的阳光投到我的办公桌上,在满目金黄的光线里,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同事们在阅读我的文字之后给我投来的温柔眼神,有赞许、有敬佩、有鼓励……在诸多的眼神里,最重要的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认可,这让我在炎炎夏日里倍感清凉。

之后的每一期,对面编辑部的同事都会向我约稿,每次约稿都促使我勤于思考,勤于笔耕,不至于在最美好的年华懒惰下去。而我在初稿出来之后也会在第一时间拿给我敬重的领导和同事帮我把关,倾听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除了说“很好,很好”之类鼓励之后,也会耐心细致帮我分析,乃至修改错字,让我不断进步。

为了促进我们通讯员写作水平不断提升,2001年9月21日,集团宏达举办了首期《宏达世界》通讯员培训班。聘请了原《德阳日报》编辑、著名诗人蓝幽、要闻部主任、记者陈臻为大家授课,作为通讯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第一次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受益匪浅,深感离一名合格的通讯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之后,公司每一年都会聘请专业人士对《宏达世界》的通讯员们进行培训,小至《什邡报》编辑、记者,大至《成都商报》等报刊的主编和记者或是《新华社》特约通讯员等专业人士,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的培训,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为了能做一名合格的《宏达世界》通讯员,我又通过了成人高考,专修了《汉语言文学》,全面、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进一步奠定了写作基础,让我的“作品”提升了广度和深度,不再局限于“眼前”。

时至今日,《宏达世界》已创刊近20年,我早与她融为一体,我中有她,她中有我。《宏达世界》给了我一个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我不断学习的动力。在这近20年里,我收获了20余本荣誉证书,它们不仅是我付出的收获,也是我文学之路的见证。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但也能给我莫大的精神慰藉,我在为《宏达世界》努力的同时,也赢得了来自许多公司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尊重,这也是我作为宏达的一名普通员工的最终目标吧。

上篇:没有了
下篇:这场柏拉图式的爱恋
分享到

© 四川宏达集团 宏达世界
ICP备:蜀ICP备17010566号

↑ TOP


http://hongda.53bk.com/Img/2021/2/20210224e659b89ef3224201846ebe31d6631150.jpg
宏达世界
http://hongda.53bk.com/content/2020-05/29/000205.html
宏达世界电子版